近年来,高度重视“五小”活动的开展,各厂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,想方设法进行技术改革创新,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攻关活动,消除生产瓶颈、实现生产的长周期稳定运行。产品包装是该厂纯碱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,由于叉车(叉车配件)吊包使用的是“双耳吊钩”,在叉车装吊产品的过程中,需要两手同时拉挂吊带,挂钩人员无法向叉车司机发出起吊情况,且每次挂钩需叉车两次启动才能挂好吊带,挂钩效率低,油耗大,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。这一难题,一直以来困扰着他们。
云港碱厂确定攻关目标后,及时成立了以成品车间技术骨干王统静为组长的攻关小组,对叉车吊钩实施攻关改造。经过反复调研试验,提出了把传统的“双耳吊钩”改造成“四耳吊钩”的想法,并绘制出图纸,聘请起重设备的专业生产厂家进行试制。经过对吊脚宽度的调整和优化,叉车(叉车配件)吊钩基本实现了低位自动脱钩的效果,减轻了摘钩工人的二次启动约70万次,挂钩作业安全性有了根本保障。经过两个月的连续试验作业,“四耳叉车吊钩”达到了预想效果。
获得成功后,该厂迅速抓住“四耳叉车吊钩”改造这一成功典型,通过各类宣传媒体进行宣传,并组织多层次人员到现场进行参观学习。为了激发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学技成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让更多的职工参与到小改小革中去,涌现出更多的能工巧匠,该厂决定以王统静的名字对该吊钩进行命名,在全厂引起了强烈反响。同时,该厂还制订并下发了“连云港碱厂职工发明创造命名实施办法”,对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职工发明创造,冠以职工姓名或集体等适当名字,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改革创新的积极性,在全厂掀起了“争当能工巧匠”的高潮。针对叉车吊钩改造取得的实际效果和影响,该厂积极组织申报叉车吊钩专利,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审核,该厂“叉车吊钩”改造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 |